南医大四附院心胸外科顺利为一名68岁的左房黏液瘤患者完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,开启体外循环“心”时代,术后十余小时患者便能下地活动,顺利转出ICU。
1个月前,家住安徽省明光市的付老先生(化名)因频发胸闷,甚至有时还出现胸痛症状,至我院就诊,心内科肖平喜主任接诊后,超声探查发现付老先生的心脏里长了一个直径为6cm的肿瘤——左房黏液瘤。
而在进一步冠脉造影检查后,发现付老先生的冠状动脉也存在着多处70%以上的狭窄,需要做冠脉旁路移植术(搭桥手术)治疗。心脏里长了一个松软易碎的黏液瘤,在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往返“游荡”,冠脉CT提示冠脉血管有斑块堵塞血管,也就是说,付老先生同时患有冠心病、心脏黏液瘤,随时都有生命危险!
正当一家人深感无助的时候,南医大四附院心胸外科伸出了救援之手。依托南医大一附院(江苏省人民医院)心脏大血管外科邵永丰教授团队,医护人员针对付老先生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讨论,并经过多学科会诊以及制定缜密治疗方案后,专家们达成共识,必须尽快实施心脏黏液瘤切除术!
心胸外科团队在南医大一附院(江苏省人民医院)心脏大血管外科邵永丰教授、徐骁晗教授的带领和帮助下,实施“体外循环下左房黏液瘤切除+冠脉旁路移植术”急诊手术。
心胸外科团队开胸建立体外循环,阻断升主动脉,心脏停跳。专家们默契配合,精准操作手术刀,小心翼翼划开心包、打开心脏,凶险的黏液瘤终于暴露在视野里。最具挑战的操作开始了,瘤体的根部在房间隔左房面,质地松软易碎,犹如“豆腐渣”。一点一点切断根部后,医务人员像拆弹专家一样,小心翼翼把这枚“炸弹”完整取了出来!
“炸弹”取出后,专家们又一鼓作气,使用取出的血管为患者心脏冠脉搭了两根“桥”,桥血管流量满意,操作完毕,心脏自动复跳,强劲有力!手术仅耗时三个小时,过程顺利。
术后,付老先生被送入ICU进行护理,经过重症医疗团队的精心医疗,术后三小时,付老先生便脱离了呼吸机,术后十余小时便成功下地活动,顺利转出ICU。目前,在团队的精心守护治疗下,付老先生正在顺利康复中。
专家解读:心脏黏液瘤是一种非癌性的原发性心脏肿瘤,通常形状不规则并像果冻一样黏稠。3/4 的黏液瘤生长在左心房,这个心腔接受来自肺部的富氧血。左心房中的黏液瘤常常生长于一个蒂,随血流自由的漂浮。当它们漂浮时,它们可以出入附近的二尖瓣口,二尖瓣从左房开至左室,承担着给全身供血的重要任务。这种漂浮运动造成黏液瘤反复插入和拔出瓣膜,以致血流间断的停顿和开始。产生诸如胸闷气短或乏力,或发热、体重减轻等等症状。本次高难度、高质量的手术是一台“修心+搭桥”手术,它不仅解除了患者的“心”病,也填补了我院及江北新区心脏外科技术领域的一项空白,为实现“江北百姓大病不过江”的愿景写下了浓重的一笔。
南医大四附院借助南京医科大学优质资源,依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(江苏省人民医院)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,致力于建设心血管疾病救治中心,推进医、教、研协同发展,扎根江北,辐射苏北、皖东,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国内先进医疗技术,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多学科有机融合,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,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。未来,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(江苏省人民医院)心脏大血管外科专家徐骁晗教授将定期来院开设专家门诊、疑难教学查房、及开展高难度手术,欢迎前来咨询!